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關於我們

潮汕地區位於廣東省與福建省的連接處,其地處中國東南沿海,歷來為粵東、贛東南、閩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稱之為"省尾國腳"。潮汕地區東鄰漳州,西接汕尾,南瀕南海,北界梅州、龍岩。這裡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境內雖有富饒的潮汕平原,但生存不易,常有颱風與地震威脅.而且地少人多,總面積10918.5平方公里,戶籍人口近1500萬,人均耕地不到3分田,有"耕田如繡花"之美譽。而這種細緻嚴謹的做事風格亦催生了令人豔羨"潮汕寶物":被譽為"中國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以及雅致細膩、精美絕倫"的潮汕工藝品等。這裡商業氣息濃厚,傳承已久的商貿傳統催生了中國近代幾大商幫之一的潮汕商幫(潮商是中國近代三大商幫中唯一延綿不息且廣布世界各地的商人團體,是當代世界第一大華人商幫,潮汕人早在上世紀初便被稱為"東方猶太人")。這裡還是"十相留聲"的嶺海名邦,也是宋"前七賢"、明"後八俊",以及近現代千萬潮汕英才生長的"海濱鄒魯"。這片熱土上所孕育的人才在世界商界和亞洲的文藝領域、科技界、政壇和體壇上都極具影響力。

行政區劃
潮汕襟山帶水,氣候宜人,是中古時期南遷漢人生息繁衍之地之一,歷久而形成當代城鎮密集的佈局形態。歷史上曾先後形成了潮州三陽(海陽、潮陽、揭陽)、潮州八邑(海陽(後改潮安)、饒平、揭陽、普甯、惠來、潮陽、澄海、豐順)等城鎮格局。
20世紀90年代以後,隨著經濟發展,潮汕地區已規劃為三個地級市(揭陽市、潮州市、汕 頭市):下轄一個縣級市(普寧)、十個市轄行政區(金平、龍湖、湘橋、榕城、濠江、澄海、潮陽、潮南、揭東、潮安)、三個市轄功能區(空港經濟區、藍城區、楓溪區)、兩個僑區(普僑區、大南山僑區)、五個縣(饒平、揭西、惠來、南澳、豐順)的行政格局,行政區劃密度在廣東省內僅次於珠三角。截至2012年底,潮汕以市區、縣城或發達城鎮為中心形成了三大四小的城鎮組團格局:①汕潮揭城市群:由"澄海—龍湖—金平—潮安—揭東—榕城"六區連結而成;②潮普城市帶:由324國道牽線,將普甯—潮南—潮陽—濠江的30多個練江平原發達城鎮串起;③府城城鎮團:以老城湘橋為中心,新區楓溪為次中心。④三個以縣城為中心或以若干發達城鎮為結點發展起來的城鎮群:饒平(黃岡)、惠來(惠城)、南澳(後宅)。

自然概貌
潮汕地處八鄉山、陰那山、韓江中游谷地及鳳凰山山地以南,東西地跨蓮花山脈東麓至粵閩邊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整體低平、土壤肥沃、農產豐富。地貌以平原為主,山地、臺地、丘陵為次。境內有韓江,榕江,練江三大江河,平原區由韓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練江平原、黃岡河平原、龍江平原五部分組成。其中龍江平原與其他幾片平原空間上不相連接、此外還有一些河谷盆地和小片沿海平原,如韓江中游的歸湖盆地、榕江上游河婆盆地、黃岡河上游的三饒—茂芝盆地;濠江兩岸、惠來獅石湖、南澳後宅等海積平原。東北與福建省的詔安、平和兩縣接壤,西北同粵北的梅州市為鄰,西接汕尾市,東南瀕臨南海,與臺灣遙海對望。
潮汕地區海岸線曲折綿長,多優良港灣。其東起饒平縣大埕灣,西止海豐縣紅海灣了哥嘴,全長500多公里。海域有大小島嶼169座和南澎、勒門2組列島,海湖3個。最大海島為南澳島,面積106.85平方公里,島岸線總長為79公里。

風俗習慣
時年八節
潮汕地區有句話叫:"過日子,勿忘時年八節。[16]"潮汕地區"歲時節日"的各種活動,世代沿襲相傳,蔚然為俗。或紀念,或寓意,或祈福,富有民俗蘊義。潮汕人多於這些節日回家與親友團聚,增進彼此的情感和凝聚力。

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稱元日,為新歲之首,在潮汕地區,過年一般要熱鬧四、五天。春節當晚,大街小巷,家家產戶貼春聯,張燈結綵。吃團圓飯。春節一早,大人攜小孩子帶上一對或二對生柑(稱"大吉"),到親友家拜年互敬如意。春節的文娛活動有英歌舞、營大鑼鼓、擎大標、布馬舞、舞龍、獅、鯉魚等。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古稱"上元節"。俗稱"燈節",潮州人叫"正月半",歷來有"小初一,大十五"之說。當天家家戶戶門楣上都要插上榕葉、竹枝,以保平安;慶元宵的節目主要有:營老爺、賞花燈、添燈、猜燈謎、拋錢擲彌勒佛等。

清明節
清明節在潮州各地上墳掃墓的習俗十分盛行,掃墓俗稱 "掛紙"或"過紙"。舊時要到祖宗墓地上填土整墳,掃除沙塵雜草,用紅漆油出新石碑號,並在墓碑及墓堆上掛黃白兩色紙條,舉行祭禮

端午節
潮汕人稱端午節為"五月節",潮州賽龍舟分"真龍"和"假龍"兩種。在包粽方面則有"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的氣象諺語,潮州人家,端午要在門楣、門環以至屋簷下,懸掛一束束用"紅頭繩"系紮著的艾草、菖蒲、榴花、蒜頭、龍船花共合為五種稱"五瑞"。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為中元節。俗稱"七月半"、"施孤"、"鬼節",也叫"盂蘭勝會"。"施姑"當天,潮汕人或以村為單位搭台"施孤",或在自家門口擺上祭品、錢紙,祭畢燒錢紙、撒白米於地上,焚香禱祝,並把香插在房前屋後的地上。

中秋節
俗稱"八月半",主要節目有:1.芋頭祭祖。潮州有句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畏。";2.拜月娘,多數人家會在中秋前一個月精心製作工藝品用以拜月,拜月當晚必不可少的物品還有如八仙桌、"(八仙)寶仔"、大香、各類水果、餡餅等,拜月者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所以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3.燒塔。這些節目的每一個元素幾乎與潮汕人的抗元歷史有關(傳遞資訊)

冬節
冬節即是二十四節候中的冬至,時逢農事空隙,一年將盡,因此也稱小過年。舊俗冬節要祭祀神明和祖先,全家大小吃甜糯米圓,以表示大團圓。另潮州冬至有祭祖先、吃甜丸(吃上"冬節丸"便長一歲)、上墳掃墓等(清明行"過春紙",冬至行"過冬紙")
除夕潮州人稱之為"年夜"或"大年三十"。年夜節日活動是從祭祀祖先開始的,下午,一家老少理髮沐浴換新衣,然後開始祭祖。祭品和儀式,祭過祖先,把大門、廳門、房門的舊對聯都撕下來,貼上新春聯。而後有"圍爐"吃團年飯、給壓歲錢(又叫"壓腰")。和守歲諸環節。

潮汕婚俗
潮汕婚俗舊時較注重"明媒正聘"。其禮俗雖各地繁簡有異,但較一致的提法和儀禮是:提親、合婚、定親、行聘、請期、迎親,俗稱"六禮"。也有將其概括成"四禮":文定、請期、送聘、迎娶。

托媒提親 合婚定親
"提親"、"合婚"、"定親",即"四禮"的"文定"。
"定親"又稱 "訂婚"、"行定"、"食定",
行聘擇吉 操辦嫁妝
"行聘"又稱"送聘",是比較隆重的禮節,婚書帖式、聘禮等都有嚴格規定。
"請期"也稱 "擇日"、"送日"、"提日"。
迎娶新娘 儀式隆重
最後一禮是"迎親(迎娶)",迎親的程式繁多,儀式隆重。
除上述儀禮外,新娘在新婚的第三天要舉行"開井"、"舂米頭"、"攪泔"等儀式;滿十二天或滿四個月要行"歸寧"禮——"返厝"。頭、二"返厝",新娘在娘家炊煙起時返回,"三返厝"方可在娘家過夜。

吊燈習俗
從正月十一到正月十八,特別是元宵此日,潮汕家家戶戶有點燈、吊燈的習俗。因潮語"燈"和"丁"同音,點燈和添丁是近音,故潮人認為點燈即為添丁的佳兆。元宵此日,人們紛紛提著燈籠、備齊紙銀香燭,到鄉中神廟點火,回來分別吊在家裡的神龕和床頭,這叫做"吊喜燈"。

出花園
"出花園"[17-18]:出花園是潮汕地區一種獨有的成人禮習俗,15歲(虛歲)的孩子要"出花園"。 凡是有15歲的男、女孩子家庭,要在陰曆七月初七乞巧節和七月十五中元節或另擇日為孩子備辦三牲(雄雞、鴨、豬肉)果品拜別公婆神(俗稱公婆母),表示孩子已經長大,從此可以走出花園,不再是終日在花園裡玩鬧的孩童了。
傳說記載:"出花園"中穿紅皮屐和吃公雞頭的習俗,傳說於明嘉靖年間潮州府狀元林大欽有關。

辦公室秘書處
TEOCHEW NUSANTARA
Rukan Sentra Latumenten Blok C No.12-12A-12B
JL. Prof. Dr. Latumenten, No. 50 Jelambar Baru
Kec. Grogol petamburan, Kota Jakarta Barat
DKI Jakarta 11460 - Indonesia